熱水鍋爐氧腐蝕的危害及防治措施
一、氧腐蝕的危害
設備壽命縮短
氧腐蝕是熱水鍋爐及供熱系統(tǒng)中Z常見的腐蝕形式,其腐蝕速率在停用期間可達運行時的3-5倍。
我國熱水鍋爐設計壽命為15年,但因腐蝕問題實際僅能運行5-8年,部分鍋爐甚至在投運兩個采暖期后即出現(xiàn)嚴重腐蝕,需更換全部煙管或水冷壁管。
運行安全隱患
腐蝕導致管壁變薄、穿孔,可能引發(fā)爆管事故,尤其在嚴寒期供熱中斷時,直接影響居民生活。
腐蝕產(chǎn)物(如鐵銹)進入循環(huán)水系統(tǒng),可能堵塞管道或閥門,進一步加劇設備損壞。
經(jīng)濟效率下降
腐蝕產(chǎn)物在鍋爐內壁形成垢層,降低傳熱效率,增加能源消耗(如燃料消耗上升10%-20%)。
維修成本顯著增加,包括更換部件、停機檢修及水質處理費用。
水質污染
腐蝕產(chǎn)物進入蒸汽或熱水中,污染供熱介質,影響下游設備(如換熱器、暖氣片)的使用壽命。
二、氧腐蝕的成因
溶解氧的作用
氧氣與金屬(如鐵)發(fā)生電化學反應,生成氫氧化亞鐵,進一步氧化為氫氧化鐵,即鐵銹。
腐蝕速率與水中溶解氧濃度、pH值及溫度密切相關。pH值越低(酸性環(huán)境),腐蝕越劇烈。
停用期間的腐蝕風險
鍋爐停運時,若未采取保護措施,空氣中的氧氣進入鍋內,與潮濕的金屬表面接觸,引發(fā)嚴重氧腐蝕。
停用腐蝕產(chǎn)物(如高價氧化鐵)在鍋爐運行時成為腐蝕電池的陽*去*劑,加速腐蝕進程。
運行管理問題
補水率超標(如超過系統(tǒng)總水量的1%)會帶入大量溶解氧。
系統(tǒng)泄漏、排氣裝置布置不合理或除氧設備失效,均會導致氧含量超標。
三、防治措施
補給水除氧
機械除氧:通過加熱、減壓或溢流等方式去除水中氣體。例如,熱力除氧器將水加熱至沸點,使溶解氧析出。
化學除氧:投加亞硫酸鈉等還原劑,與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鈉,消除殘留氧。
解析除氧:利用常溫解析技術,無需加熱即可除氧,適用于小型鍋爐。
控制鍋水pH值
將鍋水pH值維持在10-12范圍內,可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,延緩腐蝕。
若pH值過低(<10),需投加堿性藥劑(如NaOH)調整;若過高(>13),可能溶解保護膜,需控制加藥量。
停用鍋爐保養(yǎng)
干法保養(yǎng):停用時排凈鍋水,清除水垢,關閉閥門,用小火烘出潮氣后加入生石灰(每立方米鍋爐容積2公斤)或鍋爐保護劑,保持鍋內干燥。
濕法保養(yǎng):若無法排凈鍋水,可加入聯(lián)氨(N?H?)等除氧劑,并維持pH值>10。
合理布置排氣裝置
在熱水系統(tǒng)供水管線末端安裝集氣罐或自動放氣閥,及時排出加熱過程中析出的氣體,減少氧腐蝕。
定期檢查排氣裝置性能,避免泄漏導致氧氣重新進入系統(tǒng)。
嚴格控制補水量
補水率應不超過系統(tǒng)總水量的1%,減少溶解氧帶入。
切斷所有放水龍頭,堵塞跑、冒、滴、漏,增加自動排氣閥,降低系統(tǒng)泄漏量。
加強水質管理
定期檢測鍋水溶解氧、pH值、含鹽量等指標,確保符合標準(如GB1576《工業(yè)鍋爐水質》)。
對給水進行軟化處理,去除鈣、鎂離子,防止結垢加劇腐蝕。
運行管理優(yōu)化
避免鍋爐頻繁啟停,減少溶解氧波動。
定期排污,清除鍋內沉積物,防止垢下腐蝕。
對新安裝鍋爐進行煮爐處理,形成完整鈍化保護膜。
聯(lián)系人:袁總
郵箱:shenfenggl@163.com
手機:400-113-9609
地址:重慶市兩江新區(qū)復興街道悅康路6號8幢1-1